今年春天,銅城鎮的扶貧專干、農經站長黃宗玉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現了這樣一句話:“絕對天然、絕對綠色、絕對好吃、絕對沒誰了!”配圖是一群憨態可掬的大白鵝。“真的假的,黃站長販起了老鵝?”“老黃你真的下海做生意了?”親友們的疑問很快來了。
當了三十年的鄉村干部,黃宗玉從來都是“公私分明”,又怎會同意為親戚“做廣告”呢?
這話還要從五年前說起。那年秋天,黃宗玉在長塘村主動結了門“窮親戚”。
當第一次登門看親時,身有殘疾,腿腳不便的黃宗玉走了半天才到了老薛家。路是彎彎繞繞、坑坑洼洼的土路,房是歪歪斜斜、破破爛爛的舊瓦房,看著屋里屋外的破爛家什,心情沉重的黃宗玉對著肢體殘疾、聽力障礙的薛玉文說道,“薛大哥,組織上派我來。今后,咱們就是親戚了,有事你說話。”
在村里,薛玉文的日子過得是最糟心的。這個扶貧擔子黃宗玉能挑得動嗎?
五年過去了,黃宗玉用三板斧給出了答案。
第一斧,要想富,先修路,鋪下幸福小康路。過去,提起薛家門口的這條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坑洼泥濘,薛家無形中成了“荒島”。看準了這一點,黃宗玉自掏腰包近2萬元購買砂石,動員村干和黨員志愿者做義工,苦干幾天,修了一條砂石路。出入方便了,血脈“打通了”,黃宗玉本人也從此走進了這家人封閉已久的心房。
第二斧,修舊房,住新居,終于圓了安居夢。薛家的房子年代久了,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為了這事,黃宗玉村里村外,樓上樓下,來回奔波,總算申請到了修房補貼款。師傅上門,墻體粉刷、結構加固,沒幾天,舊房子從里到外煥然一新。趁熱打鐵,衛生間建了,水泥曬場鋪了,黃宗玉讓這一家人搬進幸福里,喜從心底來。
第三斧,“動真槍”,謀實事,實實在在“富親戚”。黃宗玉看準了老薛家最缺的是發家的信心和致富的門道。他覺得“荒島”雖然偏遠,但環境適合搞養殖。在他的鼓動下,老薛拜師學藝,當起了“鵝司令”。買鵝苗,進飼料,都是黃宗玉出面洽談,憑著“好人”的信譽,不僅價格能優惠,手頭不便還可賒賬。很快,小小養殖場做得風生水起,日子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精準扶貧三板斧,改變了命運,拔掉了窮根。但扶貧路上,總是一路艱辛。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受疫情影響,“肉鵝銷售”成了問題。黃宗玉大手一揮:“別擔心,有我呢,咱們是親戚!”于是,就出現了故事開頭的那一幕。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扶貧路上,黃宗玉幫在難處,扶在細處,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譜寫了一曲大愛無私的扶貧贊歌。
上一篇:銅城鎮:破解群眾煩心事,巡察整改暖人心[ 06-22 ] 下一篇:銅城鎮:潛移默化受教育 學習強國助成功[ 07-07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