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長市實施“385”優秀年輕干部培養計劃,推動一批年輕干部在市鎮間雙向交流,促進年輕干部快速成長,為鄉鎮黨委換屆提前發現儲備人才。
一、堅持黨委把關,樹立正確導向。一是科學研判。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強化市委對“385”計劃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常委組織部長親自帶隊,深入各鎮街開展鄉鎮黨委換屆前集中調研活動,與每名班子成員談心談話,了解基本情況,征求意見建議。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各鄉鎮領導班子結構、運行狀況、領導干部表現等情況進行綜合研判。二是制定計劃。市委在綜合研判的基礎上,制定了優秀年輕干部“385”培養計劃,即:從市直單位擇優選派一批85年左右出生的副科級年輕干部到鎮街班子任職;從鎮街擇優選派一批85年左右出生的副科級年輕干部到市直單位任四級主任科員;從市直單位和鎮街擇優提拔一批85年及以后出生的年輕干部進鎮街領導班子。三是宣傳引導。將“385”比選擇優工作方案及摸底統計表,下發各單位黨組(黨委),要求將政策宣傳到所有符合條件的年輕干部,保證100%知曉。28個單位上報人選105人,其中,6名市直單位副科級干部報名鎮街任職,12名鎮街副科級干部報名市直單位任職;87名科級及以下干部報名任鎮街領導班子。
二、堅持公開透明,實現規范操作。一是雙軌識別。明確比選擇優為動議人選的產生方式,實行“考試+考察”雙軌模式,既考慮年輕干部的綜合素質,又注重其政治表現和工作實績,防止簡單“以分取人”。將參與中心工作納入業績評分,占比20%權重,即近三年由組織安排參與過全市招商引資、征地拆遷工作且表現良好的予以計分。二是多輪比選。對比選進鎮街領導班子的,按照個人報名、單位黨組織推薦、業績評分、調研測試、面談、綜合研判和研究使用等程序進行,對鎮比選進市直單位的科級干部,免去業績評分和調研測試環節,對市直選派鎮街的科級干部,直接進入綜合研判和研究使用環節。105名參與比選的年輕干部中,有30名脫穎而出,被確定為擬提拔或交流人選。三是全程監督。在調研測試和面談等關鍵環節,由市紀委監委派員全程跟蹤監督,在面談現場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列席觀摩。調研測試卷實行異地多人閱卷,取平均分;外聘面談考官,現場公布面談成績,并全程錄音,最大程度保證評分公正合理。將比選擇優記實材料與民主推薦考察材料一并納入干部選拔任用文書檔案,實行全程記實管理。
三、堅持依事擇人,做到人崗相適。一是突出政治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確保人選對黨忠誠、絕對可靠。考察談話時將對象拓展到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增設政治表現反向測評,與考察對象面談時開展政治常識測試。為“385”年輕干部建立成長檔案,半年一評估,一年一考評。二是緊扣基層特點。針對鄉鎮領導班子崗位特點和要求,設計比選擇優具體環節。如調研測試命題,涉及滁州市委“兩重(重大項目、重大攻堅)”工作部署,考察年輕干部對上級決策的敏銳性;面談的命題,涉及鄉村振興戰略,注重檢測年輕干部了解農村工作、解決基層問題的能力素質。三是注重崗位匹配。推薦考察中,突出對人選的崗位匹配度考察,市委綜合人選的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和個人氣質等因素,研究任職了7名市直單位四級主任科員(均安排在發改、商務、高新區等經濟一線部門)、3名街道黨工委委員、13名鎮黨委委員、7名副鎮長,其中90后干部10人、女干部13人。
四、堅持跟蹤培養,提升綜合素質。一是強化政治歷練。市委書記與“385”年輕干部開展任前集體談話,提出期望和要求。將全椒周崗、定遠藕塘、天長龍崗等紅色資源串聯一體,組織“385”年輕干部重走新四軍東進路線,運用體驗式教學增強年輕干部的政治定力和斗爭本領。二是安排實踐鍛煉。讓“385”年輕干部在火熱的實踐中經受考驗,安排12人到金牛湖新區和“三城聯創”的征遷現場跟班鍛煉,提升群眾工作能力;選派13人到雙招雙引、企業幫扶等經濟一線歷練,提升經濟工作能力。開展專項考核,了解年輕干部在專項工作中的工作態度、擔當精神、作用發揮、工作成效。三是實施心理關愛。推進干部“養心”工程,繼續抓好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調適納入年輕干部培訓必訓課程,安排“385”年輕干部參加心理健康在線測試,制作和發布干部心理健康微視頻,召開年輕干部座談會,落實交心談話制度,有針對性地幫助一些年輕干部疏導情緒、解開“心結”。
(來源:天組電教)
上一篇:滁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朱偉到天長調研龍崗黨校建設情況[ 08-02 ] 下一篇:黨建聚心 信用“變金”[ 08-05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