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市汊澗鎮以“村企全面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為具體目標,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整鎮推進村企聯建工作。按照發展關聯、人員親緣、屬地就便等因素,精準挑選其中13家企業與12個村(社區)建立聯建關系,匯聚村企強大合力,發展壯大村集體收益。
以項目為中心,村建企用強集體。通過前期走訪企業,了解企業結對意愿、營業范圍、村級產業項目的融合度等,找準標準化廠房合作切入點,以固定資產租賃對接企業需求,加快企業落地,促進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政府稅收、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標準化廠房由鎮統一規劃建設,整合上級項目資金、鎮配套資金、村自籌資金共計1130萬元,在釜山工業園區建設了村企聯建產業園,集中規劃了7棟標準化項目,前3棟已完工,2棟正在建設,后2棟今年下半年開工,每棟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11.6萬元,共計81萬元。
以產業為依托,訂單農業調結構。調整該鎮目前農業產業結構,以訂單村供銷對接,打造一批高效原糧農業產業基地、高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一是招引今麥郎面品、倮倮米業、宏源糧油等農字號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圍繞鼓勵和發展原糧訂單生產、訂單收購,引導共建企業與種糧大戶、新型農業主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發展訂單農業。如釜山社區與宏源糧油訂單小麥千噸收購計劃。倮倮米業在張營試行的1500畝原糧稻田,解決該鎮“一稻一麥”的原糧供應問題,把企業第一車間設在農田。二是圍繞金創農業園、華云百合合作社、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大棚蔬果種植、稻蝦共養等農副產品項目,對接今麥郎、佳諾威等大企業員工食堂,讓綠色食品進入企業員工餐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對接調整我鎮農業產業結構。
以資源為支撐,盤活資產更宜居。一是筑巢引鳳,按照企業需求進行改建、裝修,交給企業托管經營。如長山村與今麥郎合作共建后,長山村將原村閑置資產改建成民宿項目,滿足企業工業旅游+鄉村旅游、平時客商接待、推廣品牌的需要,建成后由今麥郎公司承租運營,每年租金六萬元。優化現有閑置資源,重新配置給聯建企業,既能美化鄉村周邊環境,還能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實現最大程度的變現。二是借力企業資金優勢,對閑置資產進行升級轉型,實現互利共贏。如天康集團在長山村腹地,將閑置資產改建成生態療養中心,提供可容納100余人的養老服務。村集體以資產入股,每年可增加收入三萬元。
以服務為載體,多措并舉富村民。一是鼓勵村集體入股發展前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委托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程農事托管化服務,村集體從合作社處按年終利潤分紅。如汊北村、時灣村、張營村分別入股本村的華云果蔬合作社、董玉合作社、禾禾農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媒介,采取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的模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和村農業發展雙贏,增加常年用工和季節性用工崗位,帶動村民致富;二是根據企業征地拆遷需求,各村社區村提取適量土地征遷服務費。如雙園村全力協助食品小鎮的建設并完善招工就業、信息服務、適齡青年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等配套服務,解決村里的富余勞動力并為村集體增收3萬元。
以助推鄉風為目標,共聯共建促振興。該鎮在推動村企聯建過程中,始終把推動“汊澗全面發展、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村企共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圍繞組織互動深化共建。以黨建為引領,深化村企比肩創優,在該鎮村企聯建產業園建立村企聯建產業園聯黨支部。通過建立“月度互訪、季度交流”工作機制、“四個一”聯建活動,擴大聯建效果。二是圍繞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深化共建。引導村企黨組織通過文化設施共享、文藝活動共辦等方式,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宜不辦,推動企業文化、經營理念與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引導工業反哺農業、農村,推動村企共建增收資金流向公益事業,促進農村環境全面整治,公共設施建設等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全鎮整村推進聯建,打造“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動”的新格局,形成“村企共建、資源共享、經濟共榮、發展共進”的發展合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動力。
(來源:天長市汊澗鎮)
上一篇:天長市召開鎮黨委書記抓黨建季度述職會[ 08-08 ] 下一篇:天長市千秋街道:建強紅色物業 提供兜底服務[ 08-10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