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吹響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沖鋒號角。《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建議》內容,有利于扎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更好地把握“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戰略方向和重點任務。
《建議》共劃分為三大板塊、十五個部分、六十條建議,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同時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發展新征程,制定方針明確發展新目標
(一)《建議》系統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了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我國生產總值已達到99.1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萬億元,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75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28%;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2019年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1.5萬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2690億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基本實現;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績也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二)《建議》明確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外部環境來看,“十四五”時期和平與發展仍是主題,“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為我國創造了抓住時代機遇的外部條件。我國自身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但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艱巨,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十四五”規劃制定實施的過程中,既要鞏固建黨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果,也要為建國一百年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與新要求,也要深刻認識新矛盾與新挑戰,辯證的認識機遇與挑戰的關系,把握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時代特點,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上一篇:聯合村組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12-19 ] 下一篇:鎮衛計局到聯合村開展獎扶復核工作[ 01-07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