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農業強,持續改革創新,多項成果獲得省級、國家級榮譽;這里農村美,2018年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稱號;這里農民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滁州市率先突破2萬元大關;這里是千秋福地、地久天長。
“十三五”以來,天長市農業農村局在天長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謀幸福
食為政首,農為邦本。“十三五”以來,天長市農業農村局堅定不移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確保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各項農業農村工作得到全面發展,天長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總體穩中有進。
天長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增長,累計發放農業支持保護補貼8億多元,水稻小麥全部納入農業大災保險試點范圍。超額完成省下達“兩區”劃定任務,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88.09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7.8萬畝。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建設高標準農田76.4萬畝,鄭集鎮向陽社區項目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農田建設遙感監測試點,為滁州市唯一,“創新農田建設新模式 促進現代農業大發展”做法入選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典型案例。
目前天長市規模蔬菜經營主體達24家,其中市級以上蔬菜標準園6家。五年來,天長市先后發放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16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8000多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54%,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000多人;完成小關閘(新河口)漁船集中停泊區項目建設,成功創建2018-2019年度全省平安漁業示范縣。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天長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天長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12.93萬畝,“十三五”期間,該市新建芡實千畝示范基地1個、500畝芡實良種繁育基地1個,引進并推廣“天芡1號”新品種。天長市內芡實種植面積達5.5萬畝,連續三年舉辦千秋剝菓節,成功創建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品一標”總數達120個,612家規模以上生產主體錄入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實現包裝產品“帶證上網 、帶碼上線、帶標上市”,成功創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保持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全域推進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97.28%。天長三黃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大力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2%。
農產品加工業水平不斷提升。成功進入全省農產品加工業20強縣行列,天長市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47家,牧馬湖米業獲批國家級龍頭企業。2019年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稻米和芡實兩大主導產業,在銅城、楊村、永豐三鎮區域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規劃建設44個重點項目,目前已完工20個,成功通過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以今麥郎為核心,圍繞方便面、大米加工等主導產業,以汊澗、張鋪、大通三鎮區域,著力建設華東食品小鎮,2019年天長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物聯網應用10家,建成益農信息社151個,實現村級服務站全覆蓋。
鄉村治理成效顯著。2019年6月,天長市鄉村治理案例成功入選首批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2019年12月,天長市被列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14個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首批50個試點縣(市、區)和10個“先行試驗區”之一,天長市已建成文明實踐場所1413處。
人居環境煥然新
水泥道路貫村莊,青山綠水繞白墻,天長市各個村鎮往昔連片的殘舊土房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悄然鋪開的宜居宜游畫卷。
天長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類縣,2019年8月全國“走進美麗村莊記者行”活動到該市采訪報道。垃圾整治成效顯著,目前,天長市農村垃圾收集率達100%,農戶生活垃圾初級分類參與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在江淮分水嶺國家風景道天長段沿線的新街、鄭集、冶山、金集四個鎮先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市場化運營試點示范,2020年獲批全省第三批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示范縣。14個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和49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建成污水處理廠(設施),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污水處理全覆蓋;三年完成農村改廁20000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2.9%,探索總結的廁所管護機制,得到上級領導的批示肯定,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
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2019年至今共創建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5個,示范村22個,數量居滁州市第一。2013、2014、2016年度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2018年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稱號,2017年度美麗鄉村驗收成績居皖中片第一,2018年度美麗鄉村驗收位列全省縣級第一。
做實“面子”的同時,天長市也在不斷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將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公約納入村規民約,如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在天長漸成新風,僅2020年該市就有3000多戶主動取消了計劃辦理的宴席。
改革創新促發展
五年來,該市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成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151個村全面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0.7萬人,2017年12月全國總結交流會在天長市召開,改革試點工作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經驗,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典型單位。
此外,該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確權任務,確權面積132.93萬畝,發放證書12.3萬份,天長市農業農村局被評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先進集體。開展土地流轉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管理服務試點,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6.62萬畝,流轉率達65.1%。
大力實施農村“三變”改革,累計實施項目195個,實現鎮村“全覆蓋”。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天長市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將達3800萬元。
家庭農場健康發展,該市家庭農場總數1573家,天長市稼農家庭農場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有序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試點,全市現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83個,其中縣級以上示范社56家。在全省率先建成縣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管理服務平臺,為全市600多家經營主體提供代理記賬服務。大力扶持各類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全市小麥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達97%以上,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達70%以上。
黨建引領繪藍圖
“十三五”期間,天長市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開展理論武裝工作,持續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全面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充分激發干事創業活力;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政治紀律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做到學思踐悟、融會貫通、知行合一,堅定“四個自信”,強化“四個意識”。建立健全中心組學習和“三會一課”制度,持續開展專題學習活動。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三個以案”警示教育等活動,增強全局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和干勁。
抓緊抓實意識形態工作。該局始終把意識形態工作擺在首要位置,切實擔負起抓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政治責任,每年至少2次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
加強城市黨建和結對幫扶工作。結合天長市“三城聯創”工作,深入推動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深化永安社區“聯合黨委”建設,加強社區黨建示范點創建力度。加大與金集鎮頭墩村、草西村、倉房村的城鄉結對幫扶力度,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幫扶活動,創新幫扶形式,不斷提升聯建幫扶水平。
加強機關黨員黨風廉政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大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通過定期到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學習、觀看專題教育片等形式,強化職務犯罪的預防工作。各黨支部完善了各項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和責任人,落實好“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共同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營造“干凈干事”的良好氛圍。(彭大永 凌學榮 俞仁彬)
上一篇:《人民網》安徽天長:116名黨員和名師結對雙培[ 12-31 ] 下一篇:我市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宣講報告會[ 01-04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