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縣域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是整個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近年來,安徽省天長市廣陵街道建立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自治激發民主活力,以德治滌蕩文明鄉風,以法治推進現代治理,鄉村治理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為建設美好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鋪就了美好鄉村“幸福底色”。
群眾參與,“自治”實起來
“解決村民最期盼、最關心的突出問題,讓村民有充分的獲得感、幸福感,靠的就是黨群議事!”長亭村黨總支書記董來有介紹,大到20多萬元的集體資產發包,小到村里垃圾桶管理,民主協商、民主決策在全村蔚然成風,形成了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他們以村規民約為抓手,立足村情實際,搭好“黨群議事”平臺,了解老百姓的想法,讓群眾當主人、唱主角,大家共同討論村里的大小事務,自治管理大大減少了村里矛盾糾紛。近年來,在基層黨組織引領下,該街道重點打造了長亭村、祝澗村等一批美好鄉村建設示范點。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美好鄉村示范點——長亭村,不僅家家戶戶院落干凈整潔,而且溝、渠、塘、壩等猶如人體的毛細血管,布置合理,流動順暢有序。該村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和協商的基礎上,適度開展土地規模經營,放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目前,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流轉集體土地5500畝,在大壙圩農場示范帶動下,他們大力推廣高效、優質的粳稻、粳糯稻種植,全村種植面積達6000畝以上,經加工的“倮倮”牌有機大米,暢銷長三角,所產農產品品質好,市場評價高。如今,一戶戶環境優美的靚麗院落應景而生,一塊塊孕育金色希望的田地生機盎然,正編織出一幅幅嶄新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開創新風,“德治”活起來
“德治”引領鄉村治理有章可循、有樣可學、有力可發。近年來,廣陵街道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按照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使命要求,大力推進鄉村“德治”體系建設,特別是將美好鄉村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產業發展等有機結合,綜合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孝親之家”和“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樹標兵,立典型,充分發揮榜樣力量,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形成文明鄉村濃厚氛圍。在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許多農戶的亂搭建、拆遷等問題,村級黨組織充分發揮道德評議會作用,將整治管理辦法等相關工作納入村規民約,“約”出了鄉村文明新風,老黨員、老村干“包保”重點戶,面對面做群眾思想工作,在移風易俗、秸稈禁燒和制止違建等方面積極宣傳,塑造了鄉風文明“正能量”。
剛性約束,“法治”用起來
為更好的體現法治理念,引導群眾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近年來,該街道各村(社區)通過專欄、座談會、“大喇叭”等形式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以村級法律服務微信群作為基層民主法治陣地,為群眾尊法學法守法提供“場所”,讓村民切實感受法律服務零距離,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和“八小時之外”的問題。在省級美好鄉村示范村——祝澗村,村里將法治宣傳標語、法理常識繪成文化墻繪,一幅幅彰顯深刻含義的“畫面”韻味悠長,村民隨處都可看、可學。而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廣寧村,則邀請村里法律顧問舉辦普及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的宣傳講座,引導農戶主動拆除違章搭建,對污染環境、違法建設等則聯合街道綜合執法隊嚴管重罰,“管”出效益,“罰”出文明,做到治臟不留死角、治亂不留情面、治差不留隱患。
鄉村要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群眾的踴躍參與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也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如今,廣陵街道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氛圍愈發濃厚,實現了從“對手”多到“幫手”多、“被動”多到“主動”多、“看法”多到“辦法”多的有力轉變,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當中,最終達到“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上一篇:廣陵街道向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屬送喜報[ 03-04 ] 下一篇:廣陵街道:義務植樹“紅綠”交融 生態文明增綠添彩[ 03-11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