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先鋒網>> 先鋒動態>> 先鋒動態>>正文內容

《人民日報》安徽天長:振興有門道,鄉村添光彩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12日  來源:

高郵湖畔,蘆葦叢叢,安徽省天長市銅城鎮龍崗社區里,灘田密布。吃過飯,門一掩,哼著揚劇小調,陳庭忠沿著村道遛彎。不一會兒,就踱步到了自家承包的淺塘邊。放眼望去,芡實葉子正冒尖,翠如玉,連成片。

近年來,天長發展150個鄉村振興項目,芡實產業作為“一縣一業”全產業鏈創建。如今,通過實施產業發展提質、生態環境提優、鄉風文明提升、基層治理提效、富民強村提速“五大工程”,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與光彩。

種植芡實,推動產業振興

“別看這葉子不起眼,待到8月,長出雞頭苞,結出芡實果,一筐筐一擔擔那可供不應求。”作為銅城鎮芡實協會會長,今年65歲的陳庭忠和芡實打了半輩子交道。從果實生長環境,到采摘加工流程,聊起芡實,老陳打開了話匣子。

“上世紀90年代,一斤芡實賣一兩塊錢,一天下來,大家也能掙個二三十元。”陳庭忠回憶,不少商販上門收購,有的特意從外省趕來。嘗到甜頭后,他開始琢磨:野生芡實產量不夠,何不承包圩塘,集中生產?

2007年,陳庭忠和村里31戶村民一道,成立了芡實專業合作社。開淺塘,廣撒種,種芡實,進行規模化生產。2010年,銅城鎮投入600萬元,在龍崗社區建成芡實大市場,配備120間加工廠房,引入45家芡實經營戶入駐。“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芡實收購、加工、研發、銷售的集散地,采摘季能帶動6000多人就業。”龍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開云說,去年有人抱怨開始堵車,“村里有了產業,自然返鄉的人越來越多。”

如今,在天長,芡實產業已形成種植、采摘、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除鮮果加工外,天長還延長產業鏈,開發出了芡實飲料、芡實糕等產品。

2020年,天長全市芡實年種植面積15萬多畝,其中市內種植5.5萬多畝,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承包種植10萬多畝。年產芡實約3.4萬噸,芡實種植收入超5億元,一二三產融合達到17.6億元,帶動近萬農戶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小小芡實果,已發展成為天長市的主導產業,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金豆豆”,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垃圾分類,建設美麗鄉村

早上6點,套上制服,帶著掃帚,金玉保騎上垃圾回收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前不久,他當上了垃圾分類收集員,承擔村里馬路兩側160戶村民家中垃圾回收的活兒。

天長市新街鎮李坡村里,每家門口,兩個小桶,藍灰兩色,擺放整齊。“早晚各清理一次,這個裝廚余垃圾,另一個裝可回收垃圾。桶內有芯片,回收的廚余垃圾換算成積分,還能兌換東西呢!”老金利落地將垃圾桶放上回收車,攝像頭一掃,判斷廚余垃圾分類是否準確后,稱重結果自動上傳后臺。

原來,廚余垃圾回收是農村垃圾分類的一大難點。在李坡村黨總支書記吳大林看來,廚余垃圾集中處理,可以制成化肥,資源再利用。垃圾分類積分制,還能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過去,十戶人家共用一個大垃圾桶,剩菜、紙殼、塑料袋統統往里扔,異味重、沒人管。推行垃圾分類后,干凈了不少。”

2017年10月,新街鎮率先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推行之初,也有難度,有人不會分,有人嫌費事。吳大林急得團團轉,思來想去,決定成立一支志愿者隊伍。

老黨員、老教師和鄉賢帶頭,帶上垃圾分類小冊子,上門給村民做工作。遇著年紀大、不會分的,就耐心講解,上手操作;碰見嫌麻煩、不樂意的,他們一遍遍勸說。漸漸地,參與垃圾分類的老百姓越來越多,年底,村里更是評選出十戶垃圾分類示范戶,發放了香皂、毛巾、洗衣液等獎勵。

今年,新街鎮將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建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體驗中心,利用智能設備、游戲互動等形式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如今,通過不斷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天長農村垃圾收集率、農戶生活垃圾初級分類參與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改廁2萬戶,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和美麗鄉村中心村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移風易俗,增進鄉風文明

走進天長市仁和集鎮蘆龍社區,花草繁茂,過去可不是眼前這幅光景。今天這個結婚,明天那個做壽,家家戶戶放鞭炮、做拱門,在家門口大擺宴席。“一是臟,二是亂。鋪張浪費不說,一年下來幾十場人情吃喝,實在有些吃不消。”社區老黨員陶開和坦言,過去是“人情大似債,頭頂鍋兒賣”,如今有了移風易俗志愿服務小分隊,大操大辦少了,人情包袱輕了,鄰里關系也更和諧了。

2018年,退休后的陶開和加入蘆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針對設宴待客、搭臺唱戲、吹吹打打等現象,進行移風易俗宣講。“不是完全不給辦,而是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它事不辦’。這樣既能杜絕浪費,還能打破盲目攀比的‘人情網’。”蘆龍社區黨總支書記任巧玲說,眼下,廣場中文化大舞臺搭了起來,也有不少志愿者來這開展“一小時文藝巡演”。通過小品、揚劇和快板等形式,宣傳移風易俗理念。

不比排場比奉獻,不比面子比文明,天長已在174個村(社區)建立以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志愿服務小分隊、紅白喜事公約為主要內容的“一會一隊一約”工作機制。全市各部門對農村流動包桌廚師、紅白事從業人員、民間吹手等重點群體摸底登記,加強引導,并將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高質量發展以及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星級文明戶等考核體系。

第三方測評結果顯示,天長97.14%的家庭支持開展移風易俗行動。2020年,全市有3000多戶主動取消了計劃舉辦的宴席,群眾參加的滿月生日、升學宴請等隨禮活動降至去年同期的4%。調查樣本家庭年隨禮禮金從266萬元下降到76萬元,降幅71.5%。據此,全市累計節約資金10.4億元。(游儀)


上一篇:安徽天長:打造村美民富“新農村”[ 07-12 ] 下一篇:《人民日報》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07-14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97在线精品视频|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www.久久精品|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 视频久re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综合成人色产三级高清在线精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