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如今辦貸款不要抵押和擔保,只憑好的信用就能獲得利息又低、還款又方便的貸款,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嘗到了“文明信用戶”評比的甜頭,安徽省天長市汊澗鎮的禾禾生態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平東林激動不已。
禾禾生態農業合作社是安徽省天長市汊澗鎮的3A級信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9年當地農商行得知合作社有貸款需求后主動對接,為其提供了50萬元低利率信用貸款,不僅幫助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壯大,還帶動了20多戶農民推廣稻蝦共養模式,平均每戶年增收約1萬元。而這些都得益于天長市2019年起實施的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
2019年以來,天長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動員各方參與信用體系建設,努力走出了一條黨組織“牽線”、金融“搭臺”、信用“串聯”、黨員和群眾“唱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目前,天長市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已由選點建設1.0階段邁入全域縱深推進2.0階段。
信用變金 助推鄉村振興
“評上AAA級信用戶之后再也不怕創業沒有資金了,不僅貸款不用找擔保,額度更高了、手續也更簡單了,生意現在越做越好,真是太感謝了!”天長市楊村鎮光華村村民劉梅蓮激動地說。
2019年以來,天長市深入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協調天長農商行等11家銀行參與,為信用戶、信用村提供信用貸款金融服務,切實讓信用變真金,推動產業發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
天長市通過“誠信貸”解決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助力農民致富;用好“集體貸”,開展標準化廠房、產業園、民宿等項目建設,促進村級增收。同時將授信對象從普通農戶擴展到更有貸款需求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到應授盡授、應貸盡貸。
截至目前,天長市已為1914戶信用戶發放信用貸款38426.69萬元,助力農民增收致富。2個選點建設鎮的21個信用村已有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信1774.5萬元,用于標準化廠房、產業園、民宿等項目建設;除選點建設鎮外,天長市運用股改成果,對全市其他11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信用評定,已有1個村集體用信30萬元。在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擇優進行信用評定,共評定A級以上信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96家,為其中28家發放信用貸款4678萬元。
文明誠信變成真金白銀,不僅讓金融活水澆灌了農村經濟,也讓文明新風吹進了百姓心田。
科學評定 激發內生動能
信用分是農民個人信用值這個無形資產與真金白銀貸款的對接橋。那么,信用分如何評定?天長市規范程序,敞開大門,公開評定,建立信息、信用、信貸“三信聯動”機制,形成“信息生成信用、信用決定信貸、信貸反饋信息”的良性循環。
在數據采集環節,該市推行“紅色信用網格”服務,組織鎮村黨員干部、金融機構人員上門入戶開展數據采集確認,實行一戶一檔;在等級評定環節,該市堅持“十步工作法”,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等級評定,充分發揮鎮村黨組織在信用評級中的積極作用,成立鄉風文明評議小組,對文明新風等軟指標進行量化評分;在審核環節,該市出臺信用評定負面清單,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組織人民銀行、法院、發改委等單位,對信用戶信用數據質量進行聯審把關,共否決201戶擬評信用主體;同時,完善信用主體“進出”調整機制,每季度動態調整一次,使信用等級始終與實際信用相匹配,去年以來,天長市對72戶失信和刑事犯罪人員及時進行信用除名、對62戶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評定為信用戶、對53戶信用戶晉升信用等級。
汊澗鎮漂牌村王某與婆婆關系不融洽,孝敬老人這項得零分,被評為B級。恰逢王某兒子大學畢業創業需要貸款,因未評上信用戶,無法獲得優惠貸款利息。經過這次教訓,王某立即改正態度,對婆婆悉心照顧,婆媳關系越來越好,鄰居們紛紛夸贊,去年9月被評為信用戶。
選點村的干部群眾普遍反映,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后,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得到加強,農村矛盾得到有效遏制,社會風氣得到顯著凈化。
成果運用 凝聚誠信共識
“我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也不會網上掛號,以前就怕上醫院掛號排隊。現在好了,憑信用證能走快速通道,住院還免交押金,全家都能用,太方便了。”患有慢性病的楊村鎮湖邊村的信用戶李萬余高興地說。
天長市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深化農村信用生態建設40條舉措,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信用福利從5項拓展至12項,新增市醫院住院免預交押金、在“誠信商圈”企業購物享受折扣優惠、在教體局備案的健身場館參加健身活動享受折扣優惠、在市鎮村行政服務大廳、市醫院、市銀行等公共服務窗口優先辦理各類業務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福利。
“萬萬沒想到,評上高等級信用戶還能有分紅,真是信用也能變現金。”楊村鎮季橋村3A+信用戶陸志富開心地說。
天長市創新“興村富農貸”,差異化運用“信用戶+村集體”信用額度發展增收項目,信用戶與村集體共享信用額度,共同受益、共擔風險。同步開展高等級信用戶評價試點,評定高等級信用戶340戶,作為共享信用額度初步人選。首批實施的6個“興村富農貸”項目(楊村鎮5個村標準化廠房、汊澗鎮汊北村蔬菜大棚)已完成對外招租,并實行分紅,戶均年收益近1300元。
去年以來,天長市在政治激勵、福利清單、資源供給、金融支持等多個層面拓展信用成果運用,將信用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營造“守信就能帶來真金白銀,失信就會寸步難行”的社會共識。
多措并舉 建設信用生態
日前,在汊澗鎮長山村的百姓大舞臺上,信用村主題“一小時巡演”開幕。演出緊扣“黨建聚心、信用變金、獻禮百年”主題,集結了舞蹈、揚劇、歌曲、朗誦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形式。同時,節目中穿插了防詐騙宣傳片、不文明現象展播、金融知識講解、互動答題環節,寓教于樂的形式得到了廣大觀眾的青睞。
天長市依托黨建治理網格,創新開展“一小時巡演”“網格一刻鐘”宣講,把巡演舞臺、宣講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屋場庭院,今年以來,共開展巡演30余次、宣講80余次,受眾達2萬余人次。天長市將信用村建設與推進移風易俗、婚喪禮俗治理、殯葬領域整治、黃賭毒和反邪教專項治理相結合,引導廣大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2020年,2個選點建設鎮共取消各類宴席657例,較治理前下降50%;農村社會矛盾糾紛減少了62%、治安警情較治理前下降51%。
“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在我們村推行以后,集體的事大家一起出力,誰家有難處也都會伸手幫一把,大家都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村里風氣越來越好啦!”汊澗鎮張營村黨總支書記楊玉成說道。
天長市通過出臺信用正、負面清單,設立“信用紅黑榜”,宣傳信用典型、公布失信行為,讓守信者上“紅榜”,失信者亮“黑榜”;開展“文明鄉風結對幫帶”活動,安排高等級信用戶自愿結對聯系1-2戶信用評價差的農戶,進行跟進幫帶培育,已有62戶晉級為信用戶;圍繞信用建設,制作《黨建聚心 信用變金》系列微動漫,建設信用村展館、信用主題公園、信用廣場,大力倡導誠信文化,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守信意識。
如今的天長市,鄉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鄉風更淳了,一個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在文明新風的吹拂下譜寫著鄉村振興的華美樂章。(圖片由天長市委組織部提供)
上一篇:鄧繼敢主持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 07-19 ] 下一篇:天長市舉辦黨建引領信用村 銀村全域共建簽約儀式[ 07-20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