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城鎮龍崗社區(原龍崗古鎮)位于天長市東北部,地處蘇皖交界,東枕高郵湖,南傍銅龍河,北依蘇皖河,區位環境獨特,文化底蘊濃厚,素有“千秋古鎮、皖東水鄉、狀元故里、革命老區、芡實之鄉”之美譽。抗戰時期,高級將領張云逸、羅炳輝和開國大將粟裕帶領抗大八、九分校進駐龍崗,先后造就5000千余名文武兼備的抗日將士,為中國革命立下赫赫戰功,龍崗由此成為“革命的搖籃”、“擁軍愛民的典范”。
近年來,銅城鎮立足龍崗革命老區實際,依托紅色資源,開發生態旅游,以“紅色+綠色”構建全域發展新格局,聚焦“黨建強、產業旺、生態美、百姓富、文明興”發展目標,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不斷提升老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致力品牌打造,激發活力推動“黨建強”。創優龍崗品牌,深挖紅色、農耕和水鄉特色等文化底蘊,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全省首家鄉鎮黨校-龍崗黨校,新建“四館一中心”,夯實黨群服務陣地,擴建和修復抗大八、九分校舊址群并進行場景復原,新建龍崗新四軍雕塑園,開發“羅炳輝點蘿卜”“陳毅在龍崗上課”等具有歷史典故的現場教學點,搭建紅色載體,開辟研學平臺,開設紅色課程,開展紅色活動,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成立龍崗歷史文化研究會,提煉紅色文化內涵,展現龍崗發展歷程和革命老區面貌,傳承和宣傳具有龍崗特色的紅色精神。
聚力產業提質,夯實支撐領動“產業旺”。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通過發展芡實特色產業、紅色文化旅游業,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占地近百畝的芡實專業市場,全鎮種植芡實面積達3.1萬畝,市外種植面積達7萬畝,從事種植加工銷售的經營主體達80多家,加速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可實現年產值達15億元。投資10.1億元,實施龍崗紅色古鎮文化旅游景區項目,爭創國家4A級景區,連續舉辦三屇千秋剝菓節和兩屆半程馬拉松比賽,打造芡實文化旅游節,塑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年接待旅客量達120萬人次,旅游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力治污攻堅,優化環境驅動“生態美”。重點打造東北環高郵湖旅游觀光帶,實施“六個看不見”和“六化提升”專項提升行動,開展全域紅色亮化和綠化提升,改善人居環境。持續開展“增綠增效”和“四旁四邊四創”綠化提升行動,龍崗成功創建省級森林村莊。常態化開展“五清一改”村莊清潔,健全農村污水生態處理機制,加大農村污水處理,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環衛保潔社會化管理體系,組織黨員、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持續鞏固龍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以生態振興支撐賦能鄉村振興。
傾力惠民利民,共享成果帶動“百姓富”。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盤活集體資產、挖掘旅游資源、農村產權改革等多種途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龍崗村級集體經濟超100萬元。完善電商服務體系,龍崗成功創建省級電商示范村,開設特色產品銷售網店,把芡實等特色農產品培育成高品質“網紅產品”,銷往全國十多個省份,芡實已成為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的“金果子”、“銀豆子”。龍崗紅色旅游發展在吃、住、行、游、購等各個環節也分出多種關聯產業,民宿、“小吃街”和“農家樂”等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著力移風易俗,引領風尚促動“文明興”。傳承保護龍崗廟會等農事節慶和民俗文化,相繼舉辦“文化迎春、藝術為民”民俗表演、“五月情”“中秋情”“愛在重陽”等文藝演出。積極挖掘傳統文化中仁愛孝悌、克勤克儉、敦親睦鄰等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選樹身邊典型,培育崇德向善文明新風尚。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宣講,講好黨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革命先烈的故事,以紅色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實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不大操大辦”,完善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自治推進移風易俗,潤澤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銅城鎮 丁慶春)
上一篇:銅城鎮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全員核酸檢測采樣應急演練[ 01-01 ] 下一篇:銅北村開展環境整治[ 10-12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