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美不美,是衡量全面小康社會之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繪就美麗鄉村畫卷,汊澗鎮以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為指引目標,多方謀劃推進美麗鄉村提檔升級,劃定長山村、汊北村規劃為重點示范村,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為著力點和發力點,大力推進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積極探索可復制、能推廣的“美麗鄉村”建設經驗。
一、強化規劃引領。汊澗鎮注重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 依托高水平設計團隊, 堅持高起點規劃, 高標準建設。在規劃理念上, 充分結合實際, 發揮自身優勢, 不貪大求洋, 注重打造個性特色、挖掘文化內涵、立足鄉村旅游, 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長山村依托獨特的山水資源, 把鄉村旅游、民宿和美麗鄉村相結合,依托長山村民宿和農家樂資源, 創建美麗庭院, 每處庭院院內景觀都別具風格, 繁花似錦、綠樹成蔭, 實現了村民居所、村莊發展與旅游發展的有機結合, 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二、完善環境整治。組織巾幗志愿者、三八紅旗手等與農戶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 打造一批規劃布局合理、美韻特色明顯, 可復印、可借鑒的美麗庭院樣板戶, 助力長山村的鄉村旅游產業, 在江淮分水嶺沿線打造美麗庭院精品示范線, 依托各村特色產業、文化底蘊、民俗風情、歷史等, 因地制宜推進美麗庭院建設。
三、注重文化傳承。文化是一個地方最能夠打動人心、嵌入記憶的符號。長山村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為對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軟實力”。長山村具有歷史悠久的古陶文化,依托長山村的村史館、龍隱寺、金銀山莊、天康療養中心,以美麗庭院創建為契機,打造獨特的民宿院落,實現了農民增收和農村轉型同步發展。
四、加強產業培育。注重產業培育,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牢固樹立建設和經營并重的理念,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產品深加工、規模種養、農家樂和休閑旅游,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將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村美與民富相結合,汊北村華云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流轉農民土地220畝,建立160個蔬菜水果大棚,四季瓜果蔬菜采摘旅游,吸引了周邊南京、淮安、揚州的大量游客。汊澗鎮把美麗庭院創建與“美麗經濟”相結合,做精做優美麗鄉村,催生了“美麗經濟”,讓群眾從“美麗經濟”中獲利,大力培育發展觀光農業,以農業觀光推動美麗經濟的發展。吸引游客參觀美麗庭院的同時帶動了本地特產的銷售,間接促進了周邊農家樂民宿經濟的發展。
五、多元共同參與。把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共建理念貫穿于鄉村振興發展之中,才能取得鄉村振興實效。政府主導,就是在規劃編制、資金整合、項目監管、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礎性工作,汊澗鎮充分發揮政府財政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實行以獎代補,主導實施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村莊整治、產業培育、改水改廁、農居改造等建設項目。農民主體,就是突出發揮信用村建設的成果運用,目前,全鎮共評定信用村11個,評定信用戶11225戶。修訂村規民約12個,將誠實守信、個人品行、美麗庭院等信用戶評價指標納入村規民約。建設信用主題公園、信用廣場3個,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守信意識。社會參與,就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美麗鄉村的新機制。市場運作,就是要尊重市場規律,通過公司與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合作等方式建設村莊、經營村莊,讓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
(來源:汊澗鎮 王艷)
上一篇:汊澗鎮:“一條龍”服務打通老人疫苗接種“最后一米”[ 04-08 ] 下一篇:汊澗鎮:“疫”線有我,黨員在守護[ 04-22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