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質量是糧食安全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近年來,銅城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建設內容,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富于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化零為整,為“藏糧于地”打好“基本盤”。銅城鎮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多渠道籌集資金,聚焦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突出糧食生產主業,截至目前已完成高標準農田、田間道路、引水溝渠建設。銅城鎮地處江淮流域,地形整體呈現“丘陵地貌”特點,在整改過程中,特別聽取群眾的意見,始終要堅持規模適度、集中連片、耕作層厚度適宜、斜坡合理這幾點要求。“整治之前,沒有路、沒有渠,也沒有溝,灌溉還是漫灌模式,糧食種好了也難運出來,現在完全變了樣子,村民的種地熱情也高漲了起來。”銅北村黨總支書記張樹峰說。專家估計,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畝均糧食產能一般增加10%—20%,畝均節本增效約500元,一年兩季,“噸糧地”妥妥的。
農田托管,為“高標農田”配上“管理員”。三分建、七分管。高標準農田要有人護、有人修,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哪段路容易破損,哪段渠道常堵塞,哪塊低洼地總積水,我都記在心里。農田管好了,農民才能長遠受益。”銅城鎮的規劃辦負責人說。銅城鎮創新農田托管模式,積極推進“田長制”,每1000畝左右安排1名管護人員,共選優配強“田長”100名,設立16個宣傳公示牌,村級設立220個宣傳公示牌,形成“點+”立體宣傳模式。明確鎮、村、組三級管護責任,并與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確保建好的高標準農田有人管護、有人監督、有人維修。
未雨綢繆,為“安全生產”加上“保險鎖”。在天長市的統一規劃之下,銅城鎮的高標準農田已被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長支公司納入綜合保險。至此,在原有部門質量監管的基礎上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加上了一把“保險鎖”。傳統農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靠天吃飯”,就怕遇到暴雨、洪水、臺風等天災。通過引入“保險+服務”的方式,提升農田建設項目建后管理水平,降低農田設施災損風險,促進農田設施在災后盡快修復和正常運行,確保農田建成后長期發揮效益。
(來源:銅城鎮 顧澤)
上一篇:銅城鎮:財政補貼“一卡通” 惠民惠農暖人心[ 05-31 ] 下一篇:喬田社區:筑牢疫情防控防線[ 05-13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