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片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行走在一條平實規整的機耕路上,涌入眼簾的就是這樣的景象,然而這并不是什么方塘,而是連畝成片的楊村鎮橋南村高標準農田,楊村鎮村黨組織以黨建為引領,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引導農民翻耕整地,積極開展中稻播種,做到應種盡種,助力夏季糧食生產。這一方平整如棋盤的田地里而今已插滿了青苗,承載著農民秋收的希望,一條條新修的襯砌溝渠如導管一樣縱橫貫穿在田畝之間,向這些嗷嗷待哺的青苗輸送著營養液——灌溉用水,溝渠之間涵閘星羅棋布,有序啟閉,精細地控制著每一塊農田的灌溉水量。循著溝渠水流往上走,便看到一座座新建的泵站,作為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心臟”,如今它們跳動得愈發有力。
像這樣的高標準農田,楊村鎮今年建成5119畝,新建泵站22座,鋪設水泥路2747米。鋪設砂石路2978米,渠道襯砌19272米。“以前種糧怕旱怕澇,現在政府在咱這兒引入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不需要老百姓花一分錢,就能實現旱澇保收,穩產高產。”楊村的包田大戶劉玉梅,談及農事,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種植受限于田塊和技術,基本都靠人力,現在小田改大田之后,各種大型機械都方便入場,播種施肥無人機也能用上了,灌溉有保障,農技跟得上,糧食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我覺得農業生產大有可為。”
現如今,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已如期交付給農戶,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夏種農民和機械忙碌的身影。類似劉玉梅這樣的農戶做得更多是指揮調度耕種現場的機械,人工與機械協同配合,環環相扣。烈日當下,這些農民朋友的汗水揮灑在田地里,但可以暢想,待到秋收時節,我們將見證一片金黃。
(來源:楊村鎮 陳澤林)
上一篇:楊村鎮選派干部三措并舉,傾心為民辦實事[ 06-01 ] 下一篇:楊村鎮:品端午揚文化,溫初心擔使命[ 06-05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