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益農芡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是一家專業種植、生產、銷售芡實產品的龍頭企業,公司以“天長市三湖芡實經濟合作社”為基礎。該合作社組建當初是為了幫助成員及芡實種植戶集中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生產的芡實產品。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壯大,現已成為“電商+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的重要紐帶,服務范圍擴大到新技術、新品種引進,開展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芡實運輸、貯藏服務等等。
三湖芡實的發展變化之快,也是源于一位退役軍人“小滿哥”的加入。滿國超,家住天長市楊村鎮龍集社區,是一名85后退役軍人。2012年,帶著對部隊的留戀與不舍脫下了軍裝從部隊轉業,可出乎家人和戰友意料的是,他沒有選擇安置的工作,而是選擇了返鄉創業,憑著對家鄉以及芡實產業的興趣與熱愛,直接回鄉加入三湖芡實經濟專業合作社。
他加入之后,很快進入角色,利用楊村東臨高郵湖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加上自己年輕經營思路清晰,剛開始只是單純的種植和銷售,隨著合作社芡實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在楊村鎮政府的扶持與指導下,幫助其通過電商平臺擴展銷路,通過電商渠道,大力推廣芡實網絡銷售,2021年通過網絡銷售增加銷售額1200多萬元。
滿國超賺錢了,但作為家鄉人民選出來的市人大代表,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近年來,為提高芡實種植效益,滿國超在芡實的品種上動腦筋做文章,引進了新品種“光頭強,淘汰了傳統的刺芡品種。為確保種植收益,滿國超打破傳統種植法,探索出芡實播種新方法,每年進行清塘滅種,推行育苗移栽、控制苗種密度,由于實行了全新的科學種植方法,新品種‘光頭強’上市后,產量有了提高、品質有了提升,效益顯著增加,當地種植戶紛紛效仿,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他還吸納家鄉周邊43位芡實種植戶加入了他的合作社,增強抗御市場的風險能力,每戶每年增收近十萬元,同時運用“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領村民開設自己的阿里巴巴、淘寶店鋪,既增加了芡實產品的銷量,更是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村民自己開設網店后戶均年增加收入3萬元以上。
現如今,三湖芡實已不僅僅是傳統的芡實種植銷售合作社,為了延伸芡實產業發展產業鏈,滿國超還投資建立了芡實干果加工基地,開展芡實干果收購加工業務。基地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其中芡實加工車間5000平方米,倉庫3000平方米,辦公區500平方米,曬場1000平方米,合作社員工40多人,擁有完整的芡實果粒分類——開殼加工——米殼分離——成品包裝等工序的自動化芡實加工機械生產線,全年加工生產量達500萬斤,并注冊申請“銀三湖”商標品牌,以市場是海,質量是船,品牌是帆的思路謀發展。產品主要銷售到全國各地制藥廠、中藥飲片廠、食品公司、各大型超市、出口國外、干貨批發、本地土特產店等。同時,還與天長市白塔湖蓮藕芡實專業合作社合作,從種植到加工,從流通到銷售,合作社把芡實產業做全了也做活了,不僅把芡實從水里直接送到了消費者的餐桌上,還把芡實深加工成了芡實酒、芡實露、芡實果飲、芡實米稀、芡實脆餅等十多種產品。
滿國超是一個追夢人,他并不滿足于推動自己的芡實特色農產品外銷,他更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家鄉農業產業發展,使三湖芡實產業真正成為帶動家鄉農民致富達小康,促進家鄉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行業內專家,滿國超說:“目前,三湖芡實種植凈產值1500元/畝,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購買農村閑置勞動力一百余人,人均年收入6萬元,高于普通的糧農年收入,具有較強的帶動鄉村振興的能力”。
對于今后的發展,他希望能夠圍繞鄉村振興,著力推進芡實“藥食同源”進程,以身處鄉村一線的種植基地為抓手,帶動周邊農業發展。同時,借助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使第一產業可以享受到二、三產業帶來的高附加值收益。對此,他計劃在沿高郵湖和沂湖周邊低洼地區域發展芡實良種繁育片區、芡實標準化種植片區、沿湖芡實觀光片區,規劃面積6000畝,推廣芡實良種和綠色高效栽培模式集成示范,進一步拓展芡實休閑觀光、工藝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做大做強楊村芡實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響楊村芡實的金字招牌。同時購買農戶閑置勞動力,帶動家鄉農戶增收創收,助力鄉村振興,使芡實成為楊村人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來源:楊村鎮 張淼淼)
上一篇:楊村鎮:打好“組合拳”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06-28 ] 下一篇:楊村司法所開展送法進校園暨暑期安全教育活動[ 06-29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