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天長市高度重視黨員教育管理,始終堅持求創新、抓精準、出實效、塑品牌,不斷夯實黨員教育根基、創新黨員教育方式,優化黨員教育水平,確保黨員教育工作落實落細落地。
一、找準“切入口”,精準施策筑根基。一是用紅色課堂育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章程》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作為黨員經常性學習內容,列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每年舉辦黨員春(冬)訓班,結合基層實際,加強黨員政治教育。并將參加學習培訓、交流討論情況作為黨員積分管理、評星定級的重要依據。編印《紅色黨課故事匯》《典型案例匯編》等口袋讀本,供黨員干部隨時學習對照。二是用紅色文化潤心。打造3個市區黨建文化主題公園、6個鎮區黨建文化廣場、1個龍崗黨性教育基地,集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家風家訓、文化傳承、休閑健身、陶冶情操于一體,生動形象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黨建文化知識等。同時,將黨建元素整體植入城市建設中,把居民“小廣場”變成黨建“大陣地”,讓“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黨員日常生活。三是用紅色黨課鑄魂。不斷創新理論宣講模式,在全市組建32支“一刻鐘微黨課”宣講小分隊,邀請老紅軍、優秀黨員、勞動模范、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等先進模范近200人,進農村、進社區、進網格、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結合自身經歷,廣泛宣講黨的政策方針、紅色黨史等內容,累計宣講1000多場次,讓黨員群眾聽得進去、學的深入。
二、貫穿“脈絡線”,資源互融織密網。一是延伸組織覆蓋。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重大項目、商務樓宇、網絡上,做到哪里有黨員,黨組織的組織力就延伸到哪里。針對非公企業黨員,定期開展“車間訴初心”“一線話發展”系列活動,組織全市273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深入企業車間,利用班前、工間碎片化時間開展微黨課宣講,組織談心談話收集黨員職工訴求,提升非公企業黨員學習積極性,增強榮譽感。二是拓展教育方式。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強化黨員教育。市財政一次性投入近千萬元,建成黨員智慧遠教管理平臺,75塊智慧遠教LED大屏,實現市、鎮、村三級全覆蓋,成功把黨員教育從室內延伸到室外,從黨員拓展到群眾。同時,每逢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都第一時間同步直播,及時傳遞黨的聲音。如建黨100周年大慶,累計超3萬人次在大屏前駐足觀看學習,黨員群眾反響強烈。三是優化日常管理。嚴格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在公共服務窗口、非公企業等領域打造黨員先鋒隊、黨員示范崗,組織黨員公開承諾、認真踐諾,使廣大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在全市公立醫院開展黨員“亮身份、優服務”活動,通過設置黨員先鋒隊、示范崗34個,引導黨員帶頭抵制醫療不正之風。三年來,醫院投訴率大幅降低,患者滿意度全面提升。
三、持續“開生面”,創新探索塑品牌。一是創新組織生活方式。在認真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組織生活方式,增強黨的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將全椒、定遠、明光、來安、盱眙、天長等地的紅色資源串聯一體,制定“重走新四軍東進路線”計劃,設計16套組織生活模板,將紅色教育基地變成組織活動陣地,成功將組織生活從室內搬到室外,極大豐富組織生活形式。二是探索黨員分類教育。探索在職黨員、離退休職工黨員、城鎮和農村老黨員、非公企業黨員、流動黨員分類教育管理,分類制定黨員教育培訓計劃。針對流動黨員,推行“1+N”結對輔學機制,由一名黨員結對幫扶1名及以上流動黨員;針對離退休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積極開展接送參學、上門送學;針對非公企業黨員,建設“紅色之家”手機APP,不斷提升黨員網上參學率。三是樹立黨員教育品牌。將黨員教育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和黨建考核,作為黨建季度調研和“奪杯競賽”重要內容。每季度對黨員教育落實情況進行調研,排名前三的單位,分別授予金杯、銀杯和銅杯,倒數后兩位給予黃牌警告,并約談單位分管負責人。連續兩次排名或者年終綜合排名倒數后兩位,約談單位主要負責人,并在調研通報會上作整改承諾,全面壓緊壓實黨員教育工作。
(來源:天組 張清榮 衛潘婷)
上一篇:天長市:黨員學習教育管理上“亮新招”[ 01-04 ] 下一篇:《組織人事報》安徽天長:黨員定主題 書記曬能力[ 09-15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