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懷揣著鄉土情懷與奮斗熱情的仁和群眾,在黨中央的宏偉藍圖中爭創先機、各盡其力,譜繪鄉村秀麗畫卷。
過去的一年里,仁和集鎮緊扣天長市委“113”發展目標,按照“差異競爭、特色發展”理念,圍繞全市“四區六園八鎮”布局,著力在產業融合、和諧宜居、研學旅游、交通布局上取得新突破,以生動活潑、青春有力的姿態,書寫了仁和集鎮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聚力產業建設,夯實發展經濟基礎。從促轉型、推升級、抓融合三方入手,實施“騰籠換鳥”,盤活安諾伊、科瑞光電等共計86畝閑置土地,新增規模企業9家,實現固定資產投產11.06億元,為朝陽企業“造血供氧”,高速推進園區企業轉型升級;著手“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多點開花,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個,新投產7個,完成省網到位資金6.45億元,為打造智能實驗與環保裝備產業集群化增勁賦能;厚植“創業沃土”,爭先培優創成績,營商環境“亭滿意”,全年累計投入5133萬元對園區進行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其中標準化廠房建成后可招商引資5家企業入駐,解決300多人就業,實現利稅800多萬元。全年開展30余次安全生產大檢查及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與信訪檢舉零問題,為鎮區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與干事創業的積極氛圍。產業興而鄉村旺,仁和集鎮連續兩年財政稅收突破億元大關,一個青春活力的仁和,正以穩健的腳步與高質效的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聚力民生實業,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以優化鎮村統籌為總抓手,依托現代農業升級、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三農”工作持續欣欣向榮,賦予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一是攥緊“糧袋子”,農業發展穩步推進。全鎮小麥播種面積達8.8萬畝,小麥單產459.6公斤,比去年增長3.98%,累計流轉土地5.2萬多畝,建立優質稻米基地4萬畝;二是鼓足“錢袋子”,村居改革快步建設。鎮區發展規劃逐步完善,審批通過9戶農民自建房申請。實施完成21、22批次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工程,并通過上級驗收,補充耕地面積達800畝。2022年鎮轄集體經濟收入村均55萬元,其中1個村超100萬元,超額完成增收目標。三是政府“兜底子”,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全年累計發放各類保障補貼1065萬余元,鎮區老年助餐食堂服務實現全覆蓋。高標準完成“三個一”工程和18公里體育健身步道及人民公園文化大舞臺,全年組織開展16次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群眾干事有激情,休閑文娛有場所,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聚力區位優勢,彰顯美好仁和特色。黨的二十大不僅為鄉村振興工作指出了“過河”之路,更是提供了“搭橋找船”之法。打造大美仁和,仍需堅持培“根”植“基”,高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依托本地優勢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深度謀劃實施一批農業項目,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培育彰顯鎮區特色的“新名片”;堅持添“智”提“質”,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廣納鄉賢,培育致富帶頭人;堅持補“鈣”強“筋”,不斷加強社會保障工作,讓低保、臨時救助、大病救助等民生福祉精準普惠,同時鞏固“平安仁和”建設成果,加快“雪亮工程”建設,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堅持增“色”添“彩”,深入推進“三大革命”,持續做好“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實現自然村整治全覆蓋。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提升長效管護水平,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從而以點帶面,形成重點示范、梯次開花、競相發展的鄉村振興生動局面。
(來源:仁和集鎮 王鏞清)
上一篇:張鋪鎮:網格走訪送關懷 點滴真情暖人心[ 02-13 ] 下一篇:大通鎮:“以誠為本,以信立身”主題 一刻鐘宣講[ 02-15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