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內搜索:
天長先鋒網>> 秦欄>> 村(居)先鋒網>> 壽昌社區>> 服務三農>>正文內容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3年全省特色農業工作要點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3年01月28日  來源:

2023年全省特色農業工作要點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全省特色農業(指蔬菜、食用菌、水果、茶葉、中藥材、蠶桑等)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穩面積、保供給,提質量、促效益”,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為重點,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打造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5+8”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暨農業產業互聯網建設為抓手,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優勢,全面推進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安徽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一、強化指導服務,推動行業發展

(一)扎實做好蔬菜穩產保供。一是穩定生產能力。強化蔬菜產業指導,積極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提升復種指數等措施提高現有菜地利用率。強化田間生產技術指導,推廣蔬菜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提高蔬菜生產質量和單產水平。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蔬菜播種面積、產量穩中有增,產量同比增長率達到2.5%。二是強化防災減災。牢固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菜”的理念,圍繞科學防災減災,強化監測預警,及早做好極端天氣防范應急預案,因地制宜、因苗施策,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提高抗災生產能力。三是完善保供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保供協議,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在推進現有蔬菜應急保供基地建設的同時,努力新增應急保供基地,不斷提升蔬菜應急保供的能力與水平。以應急保供基地為重點,引導生產者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增加應季、應急葉菜和速生蔬菜生產,發揮地產蔬菜應急保供優勢。

(二)大力振興食用菌產業。一是持續實施“八大工程”。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皖農工組〔2021〕8號)、《安徽省食用菌產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皖農工辦〔2021〕46號),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突出抓好示范市縣,扎實推進食用菌產業振興行動“八大工程”實施,確保完成食用菌產業發展年度目標任務。二是持續推動招商引資。積極謀劃、推動和開展食用菌產業招商引資,主動對接省內外食用菌頭部企業,努力提升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實效性。扎實推進“中國菌物谷(合肥)”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持續強化典型示范。從區域(示范市縣)、實體(樣本點企業)兩個方面,認真總結完善、宣傳推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先進做法與典型案例,積極打造全省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樣本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培育壯大全省食用菌產業。

(三)努力提升蠶桑綜合效益。做好蠶種種質資源普查及蠶桑生產技術培訓服務,因地制宜發展蠶桑產業,加快推廣“桑-菜”“桑-禽”等套種套養模式,加快發展桑果、桑飼料、桑枝食用菌基料、桑茶、食用蛹、蠶絲被等規模化蠶桑產業,推動蠶桑多元化利用,提高產業綜合利用價值。

(四)積極推進兩個發展。一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以長三角和中部周邊省份為重點,充分發揮省蔬菜、食用菌協會和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長三角區域一市三省蔬菜產銷合作框架協議》落到實處,發揮長三角白菜(食用菌、西甜瓜、花椰菜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作用,與滬蘇浙地區廣泛建立交流協作機制,推動特色產業區域合作與協調發展。二是推進集群化發展。以特色農業主產區和龍頭企業為依托,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和優勢特色產業區,推動形成多樣化品種結構、專業化產業分工、錯位化區域競爭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產業整體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五)著力強化行業監管。一是依法行政審批。嚴格按照《安徽省蠶種管理條例》《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等法規,規范蠶種、食用菌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核發,以及食用菌菌種質量檢驗機構資格認定、食用菌菌種進出口審批等行政許可事項審批確認工作。開展新蠶品種鑒定,完成桑蠶母種保育復壯項目驗收。二是狠抓質量安全。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特色農業安全生產巡查、風險隱患排查和安全用藥宣傳教育。優化蔬菜生產布局,抓好生產過程農藥科學選用,努力實現全程綠色化生產。引導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實現自我質量控制,助推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努力提高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三是開展監督檢查。配合做好全省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制定省蠶種、食用菌菌種生產經營許可事項年度抽檢計劃,及時動態調整“一單兩庫”“雙公示”目錄清單以及臺賬。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適時開展許可事項隨機抽檢、蠶種質量抽檢等工作,確保蠶種、菌種用種安全和規范生產。

二、圍繞中心工作,發揮特色優勢

(六)深入實施“兩強一增”行動。持續推動全省農業“兩強一增”行動發展設施蔬菜及食用菌產業項目落實落細。一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快研發引進、集成推廣適宜當地的設施蔬菜和食用菌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模式,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生態協調。二是強化機械裝備。因地制宜推進蔬菜及食用菌設施建設,推廣標準化鋼架大棚,加強水肥一體化、現代植保機械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設施環境調控能力和抗災能力,實現“機械替人”、節本增效。三是增加農民收入。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積極引導、探索、創新和完善特色農業產業靈活有效的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和聯農帶農模式。積極協調配合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蔬菜、食用菌產業信貸供給支持力度,助力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四是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加快發展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蔬菜設施改造提升,積極協調自然資源部門,保障設施蔬菜發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確保全省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459萬畝,食用菌產量達到63萬噸、產值達到90億元。

(七)著力打造蔬菜、中藥材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一是搭好招商引資“連心橋”。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水平,著力優化投資環境,扎實做好招商引資項目儲備等前期基礎工作。充分發揮省行業協會、省產業技術體系等的外引內聯作用,積極“引進來”(有針對性的定向邀請國內頭部企業到我省某地或某個企業進行點對點的對接)“走出去”(到省外主動對接)。二是當好項目落地“服務員”。加強跟蹤服務,主動對接、跟進蔬菜、中藥材產業的招商引資項目,及時了解、調度在建項目、簽約項目、在談項目、意向項目等進展情況,推動項目早日簽約、建成和投產。三是做好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助推器”。注重引進和培育蔬菜、中藥材產加銷企業,著力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推進上中下游銜接、一二三產融合。

(八)加快推進蔬菜、水果、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建設。強化指導服務,以安徽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龍潤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興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試點先行,分步推進蔬菜、水果、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建設,著力提升蔬菜、水果、中藥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是蔬菜產業。推動建立和縣辣椒智慧生產、營銷、監管、服務、追溯等信息化平臺。依托物聯網一體機應用,實現和縣辣椒生產環境全天候監測、信息化平臺展示和蔬菜育苗及種植模型建立。加快落實蔬菜產前、產中、產后數字化支撐服務,夯實蔬菜產業互聯網基礎。二是水果產業。按照《碭山酥梨現代化改造技術方案》,進一步推動碭山酥梨種植端數字化改造;充分發揮MES生產系統、ERP系統和智能分揀中心的協同作用,實現生產、加工、分揀過程的可視化、智能分析和生產預警等加工流通端改造;圍繞“云上梨園”小程序,針對私域流量客戶,多維度打造品牌形象,通過開發“互聯網+梨樹認養+旅游”融合項目,實現三產融合的營銷端改造。三是中藥材產業。進一步做好互聯網平臺開發和運維,推廣應用中藥材產業全程質量可追溯系統,積極聯結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數字技術與產業關鍵環節深度耦合,有效解決中藥材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和安全問題,降低產業交易成本,助力產業發展。

三、突出黨建引領,夯實發展基礎

(九)強化黨建引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真正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際成效轉化為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在特色農業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全省特色農業重點工作和“四全”服務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群眾觀念、樹牢宗旨意識、激發工作熱情、改進工作作風、推進業務發展,努力創建黨建品牌、打造黨建招牌。

(十)強化調度推進。鞏固“省+市+縣區+基地”四級調度體系,落實蔬菜等特色農業產銷信息旬、月、年調度機制,及時掌握特色農業生產情況和供求形勢,結合生產銷售關鍵節點,加強產業指導,推動產銷銜接,開展技術培訓,組織現場觀摩。強化蔬菜穩產保供常態化聯絡,及時更新完善蔬菜應急保供基地名錄,定時調度轄內主要蔬菜基地分品種生產動態,做好特殊時期應急保供后備貨源儲備與調運準備。

(十一)推進系統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推動系統聯動,逐步實現全省各級特色農業管理機構管理規范、運轉高效、執行有力。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把握特色農業生產與發展的現狀與形勢,及時發現問題與短板,針對性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建議,努力推動形成有利于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成果。嚴格“菜藍子”市長負責制、穩定蔬菜生產工作、“兩強一增”行動發展設施蔬菜和食用菌項目、蔬菜和中藥材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等績效考核,強化考核結果應用,不斷壓實蔬菜穩產保供責任和特色農業發展責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底線思維,嚴格依法行政,規范權力運行。

(十二)加強信息宣傳。注重特色農業典型經驗做法的挖掘、總結與推廣,加強特色農業生產情況、工作動態等信息報送,著重宣傳特色農業主要工作進展、重大事項動態、典型經驗做法、明顯工作成效、客觀困難問題、合理政策建議,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同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各屆的關注、理解、配合與支持。


上一篇: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2-30 ] 下一篇:安徽省農業政策補貼最新規定及其條件[ 03-31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

共產黨員微信訂閱號 安徽先鋒網微信訂閱號 天長市委組織部微信訂閱號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人人爽|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国产精品 码ls字幕影视| 国产香蕉九九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97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91手机看片国产福利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2021|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53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