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村干部給我們送來了‘及時雨’,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回憶起村干部上門送來“救急難”互助社救助資金時的動人情景,家住天長市廣陵街道祝澗村的謝某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年來,為緊貼困難群眾救助需求,該市及時、主動、精準、靈活、高效地開展“救急難”工作,形成了“銜接有力、社會參與、綜合施策、救助及時”的良好工作格局。
營造氛圍,提升宣傳力度。該街道采取“線上線下”聯動宣傳,線下,制作宣傳明白紙,進門入戶發放,講解有關政策;線上,組織村組、小區網格群多種形式、多渠道宣傳,提高群眾對“救急難”互助社政策的知曉率。通過廣泛宣傳動員,愛心企業家和愛心人士踴獻愛心,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的熱情,更多地激發愛心、投入愛心、奉獻愛心,將原有單向救助向互助模式轉變,推動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有效銜接,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分層分發動社會力量籌集資金等方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加強摸排,提升救助精度。工作中,指導街道包保干部、居村“兩委”干部、社區網格員等結合日常工作,及時發現因病、因殘、因事故等突發性、臨時性問題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群眾,及時向互助社報告。特別是對在接受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補充救助,對不符合政府救助條件但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低保邊緣家庭、返貧監測對象、支出型困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給予了應急救助。
完善機制,提升救助溫度。該街道及時出臺“救急難”互助社工作實施方案,在全街道13個村(社區)成立村級救急難互助社,并在民政部門進行備案登記,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為村級“救急難”互助社法人代表,負責統籌規劃,民政專管員經辦具體業務。通過不斷完善的制度安排和精準高效的大數據賦能,讓更多的困難群體及時得到暖心救助,更好地實現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助盡助,把困難群眾的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下一步,我們將撬動更多的社會力量,讓民生溫暖多角度傳遞,通過主動發現群眾急難問題,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讓慈善之花、愛心之花開滿廣陵,切實打通社會救助‘最后一百米’。”廣陵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吳樹兵說。(劉世軍 俞開寶)
上一篇:廣陵街道:做好民生“微實事” 架起選民“暖心橋”[ 03-21 ] 下一篇:廣陵街道:律動十足“工間操” 全民健身展風貌[ 03-21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