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河道碧波蕩漾、楊柳拂岸,孝親公園綠意盎然、游人如織,林山茶場茶農喜逐顏開、干勁十足……春日,走進“全國文明村鎮”秦欄,一幅幅山清水秀生態美的畫卷映入眼簾。近年來,天長市秦欄鎮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治污清淤、廢水再利用、因地制宜”三招聯動,奮力建設水清、地綠、人富的生態宜居小城。
治污清淤,沿河老街“靚”起來。
“從來沒想過秦欄河能變得這么漂亮。從前恨不得繞著走,現在天天想來”,常在河邊散步的劉大爺和老伴興奮地感嘆道。正值草長鶯飛的時節,完成治理改造后的秦欄河一派流水潺潺、楊柳依依的怡人景象。
2023年,秦欄鎮以申報專項債項目為載體實施總長3.5公里的秦欄河河道治理清淤和沿河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對這條貫穿鎮域、承載全鎮主要生產生活用水的“母親河”進行了一番大改造,了卻了沿河百姓的“多年煩心事”。河道中堆積的淤泥量過大曾是秦欄河最嚴重的“病癥”所在,通過分區建造圍堰隔斷的方法進行靶向清淤,清理出的淤泥經過多次翻曬處理后運至土源地回填,用于堤后綠化種植,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為將生態景觀建設與休閑娛樂功能相結合,還在沿河兩岸增添了綠植綠化、健身步道、游園景觀帶等周邊配套服務設施,昔日臟亂差的秦欄老街河道變成了水清、岸美、景好的“河上人家”。
廢水利用,生態公園“綠”起來。
作為宋代孝子朱壽昌的故里,秦欄鎮深度挖掘孝文化遺產,打造以孝親文化園為主線的“研學游”現場教學基地,2023年榮獲“滁州市鄉村振興現場教學示范點”稱號。孝親文化園如今已成為居民品味孝親文化、感受生態之美的休閑好去處,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個風景秀美的新地標還是尾水濕地公園項目的“終點站”。
為徹底解決污水排放問題,秦欄鎮新建了一條總長24公里的污水管網和一座日處理污水5000噸的第二污水處理廠,通過“污水管網+污水處理站+區域生態濕地”的模式,將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通過三步處理最終引入尾水濕地公園。“將污水凈化、污水資源化及環境美化結合在一起,把‘工程水’變為‘生態水’,成功實現變廢為寶,這是我鎮近些年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之一”,秦欄鎮主要負責同志介紹道。
因地制宜,集體經濟“富”起來。
2023年以來,秦欄鎮對標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在轄區14個村(社區)打造“一村一品”,并在適宜地區圍繞“一山一水”地理優勢進行農業品牌的培育、創建和推廣,為集體經濟增收開出一劑“靈丹妙藥”。
遠離鎮區的林山村依托山場資源,種茶、制茶歷史悠久,結合原農工商開發公司留存的制茶車間引進先進制茶工藝和設備,開展“貢春茶”盤活計劃,做強茶葉產業鏈,實現農特產品品牌化,為村民在原有產業基礎上搭建新興就業、銷售平臺,實現“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高郵湖畔的牧馬湖村秉承良好開闊水域的先天優勢,大力引導村民開展大閘蟹養殖與水稻種植,探索打造“牧馬湖”知名農業品牌,并聯動牧馬湖米業、牧馬湖特種水產養殖等村內企業做精做細產品質量,延長產業鏈,有效使資源優勢量化成可觀的經濟收入。2023年全鎮農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一千萬元大關,同比增長60.74%,其中3個村(社區)超100萬元,轄區50萬元以上村(社區)實現全覆蓋,勾畫了一幅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秦欄實踐圖”。
下一步,秦欄鎮將堅持綜合治理、源頭管控、協同作戰,厚植綠色發展底蘊,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將孝子故里生態“新名片”擦得更亮。
(來源:秦欄鎮 周鴻月 李航)
上一篇:秦欄鎮組織開展“舉旗幟?送理論”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宣講…[ 04-19 ] 下一篇:秦欄鎮:健康城鎮 健康體重[ 04-22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