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的形成,不能著眼于群眾的被動接受,而要讓群眾在親身參與中內化并逐步養成。“全國文明村鎮”秦欄鎮在鞏固文明村鎮建設成果的同時,以當地“孝文化”為基點,選點新民村推廣并于全域推廣具有“孝鄉特色”、符合“民眾需求”的“孝感心田”志愿服務品牌。
一、孝感心“田”,讓孝老愛親意識培育深入心田
建設“孝親印記”實踐載體。結合“智慧秦欄 美麗小城”PPP項目建成380余畝的孝親文化園(內含一座孝文化展覽館),投入專項資金30萬元修繕“孝子樹”“孝子祠”等歷史文化遺產,構筑綜合性“孝文化”綜合體,居民漫步鎮區放眼望去皆有孝親元素。搭建“孝親文化”宣講平臺。邀請孝老愛親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參加專題講座,旨在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社會道德能量,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感悟道德、激發善意,讓孝親文化走進千家萬戶,營造“人人學孝道”的良好文化氛圍。舉辦“孝親故事”分享活動。不定期邀請孝親先進個人為轄區村民講述身邊故事,分享孝親感悟;修建村級文化長廊和文化墻,將感人動情的孝親故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營造敬老氛圍。通過一條條富含哲理的家風家訓、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身邊故事,傳承優秀家庭文化,推進社會文明和諧,展示孝子之鄉的文明形象。
二、孝感心“甜”,用鄉村志愿服務能力讓人心甜
孵化“本土組織”,令活動有組織。鎮民政部門牽頭成立孝親文化協會,統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聯動鎮區范圍內現有的壽昌公益協會、圓夢助學公益協會等社會團體,拓展資金來源與人員儲備,讓活動開展不再局限于“一地一村”,志愿服務也不再“無章可循”。落實“網格實踐+”,將服務送上門。利用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APP,通過“點單、詢單、統單、配單、派單和評單”的流程,將網格化管理與群眾常態化走訪相結合,為身邊老年群體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2023年度完成點單160余個。培育“大手牽小手”,讓教育寓教于行。設計系列親子孝親文化活動,通過實施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輔之以一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感教育,組織動員青少年參與各類型助老活動,引導和教育青少年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以真情孝親、以真心敬老。
三、孝感心“填”,聚充實完滿志愿行動填滿生活
孝親匯演,暖心惠民。挖掘文化能人組織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以快板宣傳為主要宣傳媒介,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黨的二十大精神》等有關法律法規、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寫成快板詞,在村民集中居住小區、鄉村大舞臺及文明實踐點中表演,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眾說出來、演出來、唱出來。日間照料,情暖老人。秦欄鎮依托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養老服務站,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娛樂休閑場所和助餐服務,每天設立固定開放時間,在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融入村規民約、家規家訓浸潤,不斷提升鄉風文明建設;利用場所優勢,及時宣傳黨的各種“好聲音”“好政策”,讓老年人能夠“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創造條件,正向激勵。每年根據相應標準組織開展“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等評比活動,對表現優秀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并在文化長廊展示;設立每年5萬元的助學資金,獎勵本鎮范圍內考取“985 211”的優秀學子,讓學生們在孝親氛圍中得到影響并種下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成長良種”。
秦欄鎮用特色志愿服務引導群眾參與,讓基層群眾在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切身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社會的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的生活就在身邊,在潛移默化中涵養文明“新鄉風”。
(來源:秦欄鎮 李航)
上一篇:秦欄鎮:“精準滴灌”助力青年干部“拔節生長”[ 08-27 ] 下一篇:秦欄鎮:聚焦“四個導向”助推基層治理效能躍升[ 09-04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