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鄭集鎮堅持以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努力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傳家寶和生命線作用,聚焦群眾關切,實施“新風行動”,努力將文明的種子“植”入群眾心中。
修訂村規民約,帶動淳樸民風。匯民意,突出區域性,實現一村一規。“提倡節儉辦事,反對鋪張浪費,倡導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婚事雙方宴請最多不超過30桌,人數在300人以內,喪事宴請規模也要規范控制……”鄭集鎮依托“板凳會”“群眾聯系點”“田間說事處”,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指導各村(社區)刪除了內容空泛、不規范的部分,把拒絕高價彩禮、控制酒席規模、拒絕婚嫁喜事大操大辦等內容納入各村村規民約,使《村規民約》真正成為與村情民意高度契合的行為準則,各村的紅白事結束了“攀比心理”,實現了“有章可循”。重民知,突出廣泛性,凝聚向善共識。鄭集鎮在各村(社區)開展“一刻鐘”宣講,廣泛宣傳移風易俗的目的及重要意義。同時還采取“土味順口溜”“簽訂承諾書”“率先垂范”等方式提升《村規民約》的知曉率,截至目前,鄭集鎮累計制作完善村規民約宣傳欄7個,張貼海報68張,組織村民集體學習村規民約59次,運用鎮村大喇叭播放、微信群轉發學習390次,入戶宣講宣傳217次,發放移風易俗“明白紙”5000份,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達98%以上,使各村(社區)居民自覺地將《村規民約》作為自己做人干事的行動指南,切實發揮了《村規民約》“小憲法”的“軟約束力”。
樹立向善標桿,弘揚良好家風。積極培育“德潤書香”特色品牌,堅持“月月評、家家學、個個帶”模式,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婆婆”“文明家庭”“模范好人”等創建評選活動,深入挖掘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敬業奉獻等各類典型代表,讓身邊典型成為群眾身邊最貼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者、宣傳員,引導廣大群眾向上向善,激發社會正能量。去年累計推報“天長市星級文明戶”4戶、“天長市新鄉賢”候選人5名、獲評天長市文明家庭2戶、天長好人1名,在市級媒體上發表典型報道36篇。
謀劃惠民活動,涵養文明鄉風。推進特色文化供給。“一日不唱戲,心中無所寄;一天不聽曲,食中無滋味。”作為“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一直以來,鄭集鎮以揚劇為載體,持續開展我們的節日——“一小時巡演”活動,創作《棄官尋母》《生命之光》《相遇在星空下》等一系列既弘揚主旋律又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作品,并將杜絕高額彩禮、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等內容融入文藝演出,在寓教于樂中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鄉風。同時,結合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及各類重大活動,常態化開展文明祭掃、非遺手工制作、公民道德日宣傳、愛心義診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實踐活動50余場次。舉辦“鄭”在開講宣傳。鄭集鎮在轄區內選拔、培育了50名百姓名嘴,并依托文明實踐大講堂、應急廣播、文明實踐點、網格微信群,分別打造了“書記課堂”“特色課堂”“百姓課堂”,結合遏制高價彩禮、整頓大操大辦風氣、反對鋪張浪費等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群眾分析陳規陋習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小故事”演繹成“大道理”,引導廣大群眾尊老愛老、婚事從簡、厲行節儉,讓“低價彩禮、零彩禮”的新風氣成為村民自覺,讓“小份菜”“半份菜”等特色服務隨處可見。
載文明而馳,馭新風前行。鄭集鎮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在移風易俗工作上堅持“塑形”與“鑄魂”并重,不斷發揮“以文育人”的作用,以文化滋養的方式提振村民的“精氣神”,讓鄉風更淳、民風更正、家風更濃。
(來源:鄭集鎮 閔家慧)
上一篇:鄭集鎮:走好“四條路”助推“后進村”成“后勁村”[ 08-09 ] 下一篇:鄭集鎮開展“同心鑄愛,延續希望”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 10-12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