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長市新街鎮立足本地紅色資源稟賦和文化積淀優勢,積極探索“陣地建設+沉浸體驗+青年引領”三位一體的黨員教育新路徑,努力打造“基層可感知、黨員愿參與、教育見實效”的新樣板,推動黨員教育“提檔升級”。
突出陣地先行,打造“可進入、可停留、可學習”的教育空間。優化陣地布局“面”。打破“重理念輕場所”“重文件輕體驗”的固有模式,按照“統籌布局、功能互補”原則,構建“3+3”陣地群:以1個集鎮為中心,圍繞新街鎮革命、改革和發展歷史,建設黨性教育館、烈士陵園、法治文化園;以李坡、峰陽、王店3個重點村(社區)為依托,分別圍繞誠信文化、鄉村振興和黨建文化,建設黨建赤城館、鄉村振興館、黨建文化園,形成了“15分鐘教育圈”。扮靚黨性教育“點”。將鎮黨性教育館作為黨員教育主陣地,分設“薪火相傳”“勠力同心”“日新月異”“明德惟馨”四大主題展區,運用圖文展覽、視頻播放、實物展示等多種形式,呈現新街鎮革命斗爭史、改革發展進程及新時代鄉村建設新風貌。自2020年建成以來,累計培訓黨員干部3200余人次。串聯鎮村學習“線”。以黨性教育館為核心資源,積極探索“黨性教育館+”課程方案,先后形成了聚焦高莊阻擊戰的“黨性教育館+烈士陵園+王店黨建文化園”路線、聚焦鄉村振興的“黨性教育館+峰陽鄉村振興館+李坡赤城館”路線、聚焦法治教育的“黨性教育館+法治文化園”路線,通過陣地“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實現由“點狀講述”向“系統教育”的轉變,形成聯動互動、層層推進的黨員教育網絡。
注重沉浸體驗,構建“場景化、交互化、生活化”的課程體系。開設“書記田間課堂”。以解決黨員教育“灌輸多、參與少、體驗弱”問題為目標,將“沉浸式體驗”融入黨員教育全過程,邀請全鎮各級黨組織書記在基層一線實地授課,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變“講大道理”為“講小故事”,真正實現理論普及“落地生根”。組織“老兵訪談課堂”。錄制部分參與高莊阻擊戰的老戰士口述影像定期展播,用第一人稱講述再現真實歷史場景。收集整理多名老戰士家屬捐贈物,推出“紅色記憶”系列文物展示,讓青年黨員深刻理解“來時路”。推出“群眾文藝課堂”。組織編排《戒賭》《雙腳踏上幸福路》《孝行天下》等十余個原創劇目,寓教育于文藝,通過小品、快板、黃梅戲、情景劇等多種形式,使政策理論“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真正形成“課堂化授課+情境化觀影+體驗式訪談+互動式演出”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強化青年引領,組建“有熱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宣講隊伍。吸納青年力量。連續9年舉辦鎮“青年論壇”,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等主題開展演講比賽、思辨辯論、即興講述等活動,先后吸引青年干部、返鄉大學生、農村青年等30余人參與,形成多層次、多梯度的人才梯隊。提升青年能力。組建“理潤新街宣講團”,通過集中培訓、模擬授課、現場演練等方式,提升青年宣講員政治理論水平、口頭表達能力、現場應變技巧,培育本地化、專業化、群眾化的政策宣講骨干隊伍,自宣講團建立以來,累計宣講24場次。激發青年參與。組織宣講員在村居、學校、廣場、田間地頭等場所廣泛開展“紅色故事巡講”“黨的聲音進農家”“一刻鐘宣講”等活動,講述黨的好政策、講透群眾身邊變化。通過“新媒體+現場宣講”雙輪驅動,讓黨的聲音傳播得更遠,讓青年對黨員教育工作的歸屬感與成就感更強。
(來源:新街鎮 盛詩琦 王慶菘)
上一篇:新街鎮:“她力量”賦能信用治理 繪就鄉風文明新畫卷[ 05-28 ] 下一篇:沒有了!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