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天長市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及省、市相關部署要求,聚焦黨員教育基礎保障能力提升,通過不斷夯實“師資庫、陣地庫、課程庫、教材庫”,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建優“開放師資庫”,讓教育力量“強”起來。堅持“擇優遴選、動態管理、培育提升”原則,構建開放共享、素質優良的黨員教育師資體系。一是嚴格程序“選”。采取“個人申報、單位推薦、審核考察、集中評選”遞進式遴選方式,重點從理論專家、黨政干部、黨校教師、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模范、技術專家和鄉土能人等群體中廣納賢才,確保師資廣泛、結構合理。二是分級分類“管”。將師資分為理論政策、基層治理、現代經濟、先進典型等6個類別,建立師資庫動態管理機制,每年度對師資庫成員進行考核評估,根據教學成果、學員評價等情況及時調整優化,對不符合要求的師資進行調整出庫。三是聚焦能力“育”。定期舉辦黨員教育師資力量專題培訓班,推動黨性修養和教學技能雙提升,著力培育一支“政治素質硬、理論功底深、業務能力精、教學水平高”的先鋒講師隊伍。截至目前,32人入選縣級“皖東先鋒講師庫”,7人入選滁州市級“皖東先鋒講師庫”。
建強“立體陣地庫”,讓教育場域“活”起來。整合盤活各類教育資源,構建線上線下結合、室內戶外互補、理論實踐交融的立體化黨員教育陣地網絡。一是盤活紅色資源“鑄魂”。深入挖掘羅炳輝將軍紀念館、抗大八分校等紅色舊址,按照黨性教育、產業發展、改革創新、歷史文化等8大主題,因地制宜打造黨員教育現場教學點53個,形成覆蓋廣泛、功能互補、多點聯動的教學矩陣。二是整合傳統陣地“固本”。堅持“陣地共用、務實管用”,充分整合利用市委黨校、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等傳統陣地200余個,夯實黨員教育基礎支撐。三是拓展新興平臺“賦能”。運用全景3D技術將實體場館數字化復刻上線,集成AI導師答疑、學習數據可視化等功能,打造線上沉浸式學習空間,累計訪問量達5300余人次。
建好“精品課程庫”,讓教育內容“實”起來。緊扣時代要求與黨員需求,持續優化課程供給,推動黨員教育內容提質增效。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課、主課、必修課,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引導廣大黨員在思想上培根鑄魂。二是精準對接需求。聚焦基層實際情況和不同領域的黨員需求,分類設計涵蓋政治理論、黨章黨規、革命傳統、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廉政教育、紅色文化等8大主題的16堂課程。三是創新教學形式。依托鄉鎮黨校、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現場教學點等,大力推廣“田間課堂”“車間課堂”“情景教學”等模式,推動教學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黨員。同時,整合利用共產黨員網、安徽先鋒系列平臺等線上優質課程資源,豐富學習載體。
建立“特色教材庫”,讓教育資源“富”起來。立足本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開發打造一系列黨員愿學、愛看、管用的教育培訓教材。一是深挖本土素材。由市委組織部聯合市委黨校、宣傳部、檔案館等部門,圍繞天長紅色歷史、改革實踐、先進典型、地方文化等,組織編寫了《羅炳輝將軍和他的公文包》《芡實產業振興之路》等一批具有濃郁“天長味”的理論讀本、黨性教材、鄉土教程和實用手冊,增強教材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二是轉化實踐成果。注重將全市在重大項目攻堅、鄉村振興示范、基層治理創新、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生動實踐,及時轉化為可學可用的典型案例和“活教材”,使黨員教育更接“地氣”。三是開發特色課程。結合深化“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活動,策劃制作《抗大精神 永放光芒》《把一切獻給黨——“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烽火崢嶸 書香百年》等15部優質黨課課程,滿足各級黨員教育培訓活動需求。
(來源:王仁俊 胡玉萍)
上一篇:賀家平主持召開10月份市委常委碰頭會[ 10-04 ] 下一篇:全椒縣黨政代表團來我市考察[ 10-11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