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賦能式、農旅融合式、品牌帶動式……隨著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建成,如今,在金集鎮馬塘村這片新生熱土,有了新的共富奔頭,“共富工坊”儼然已成為馬塘村鄉村振興、強村富民的金名片。
村企聯建拓寬村民就業渠道
近年來,馬塘村利用緊鄰金集鎮村企聯建產業園的地域優勢,創新“黨建引領、村企共建”模式,通過支部共建、結對共助、產業共謀、活動共辦,為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20年的32.52萬元、2021年的50.8699 萬元、2022年的56.357萬元,增加到2023年的104.0526萬元,短短幾年間實現了突破式增長。
同時為推動企業招錄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入農戶,馬塘村與聯建企業天翔集團合作打造“共富工坊”,積極探索“黨組織+企業+共富車間”帶富模式,利用歷年集體經濟發展結余的閑置資金,與企業共同投資838萬元建設了10900平米的標準化廠房,用于生產汽車軌道零部件,吸收村內富余勞動力,為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上班的地方離家近,走個十幾分鐘就到了。”最近,馬塘村村民王大伯逢人就會“炫耀”自己現在的工作。他口中“打工掙錢”的地方,正是與天翔集團合作打造的“共富工坊”。
通過“共富工坊”實現精準對接,以合作式幫扶、就業式扶持等方式,聯起企業“用工荒”和剩余勞動力“閑得慌”的對接路徑,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實現“群眾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的共富場景。截至目前,已幫助解決32名農戶就業問題,實現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抱團發展做大做強茶產業
春光漫茶園,茶香繞山間。馬塘村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地形以丘陵為主、降水豐沛、土壤富含硒,茶葉種植有百年歷史,現有茶葉種植基地1200畝左右,主要分布于馬塘村的瑤山、晾馬山、紅山三大山坡。去年,馬塘村通過采取‘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村黨組織領辦茶葉合作社,村民利用自家土地種植茶葉,茶青由茶葉合作社定點統一收購制作包裝銷售,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與群眾增收致富齊頭并進。同時整合原本分散的茶葉合作社的資金、土地、人才優勢,融合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及品茶、賞茶、研學、運動等旅游康養功能,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做大做強農產品產業,帶動富民增收,建設“共富茶園”。
“自從村里大力發展本地茶產業后,我們都不用遠離家鄉外出務工了,在家門口采采茶,既能照顧家里,還能增加收入”,村民何大姐說。據統計,馬塘村現有茶葉專業生產合作社1家,從事茶葉種植的農戶62戶,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600余個,為周邊村民增加工資性收入約260萬元,真正帶領村民走上了共富路。
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夢、美麗家園的一份期許,也是馬塘村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民宿產業的重要指導方針。
2022年馬塘村因地制宜打造美麗鄉村,結合自身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優勢,投資約200萬元將舊村部改造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展示館及度假酒店式民宿,集避暑休閑、文化體驗、特色餐飲等為一體。“我們以“茶韻馬塘”為黨建品牌,打造具有濃郁村文化、茶文化及地域特色的民宿,游客可以制茶、品茶、賞茶,盡情享受鄉村慢生活。所以,我們不只是想讓民宿具有住宿功能,它不止是一家民宿,更是一處民間茶文化館。”村黨總支書記吳建民說。
近年來,馬塘村依托特色民宿產業吸引了周邊中小學生、退休人員等前來參觀和進行研學體驗,帶動周邊住宿、餐飲等,帶動村民參與旅游就業、創業,大力拓展村民的就業渠道,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問題,促進提升村民工資收入水平,真正實現農民在家門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錢賺的生動局面,讓民宿經濟成為馬塘村共富“新名片”。
上一篇:金集鎮:微協商疏通農田"毛細血管" 繪就鄉村振興"水畫卷"[ 05-13 ] 下一篇:黨建引領筑防線 黨員先行護青山[ 05-20 ]
主辦單位: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0550-7770830 郵箱:tcxfw2012@163.com
技術支持:安徽網狐科技 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